<返回
2022-05-31 23:13:10

美国职业教育的P-TECH培养模式创新及启示

美国P-TECH(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模式,是美国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引领者,我国有的学者按字面理解称之为“职业技术学院高中预备学校”,还有的学者按学习路径将其命名为“技术学院预科高中”。

 

在社会发展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传统岗位消失,随之更多技术技能型岗位出现,社会经济发展越发地需要掌握复杂技术技能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从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了解美国职业教育P-TECH创新模式,分析其成功的路径和策略,将会给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1

P-TECH模式的创新路径

 

P-TECH模式是由美国商业、科技巨头IBM联合美国纽约市的教育管理部门、纽约城市大学在美国高中阶段所做的4+2学制创新,即学生用4~6年时间拿到高中文凭、副学士学位,以及获得工作机会,时间最短的用3.5年就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和副学士学位。实践证明,P-TECH模式既较好地解决了高中与社区学院,乃至四年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衔接问题,又为包括IBM公司在内的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劳动者。

 

(一)P-TECH模式下的中高衔接、普职融通的实施路径


P-TECH模式能够很好地把中学—大学—职场结合起来,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在学制上,该模式把原来美国公立高中四年的学制改革为4+2学制;在学习成果上,让学生在六年内获得高中文凭、应用学科副学士(Associate of Applied Science,AAS)学位,同时又有行业深度参与的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升入普通四年制大学又可直接进入职场。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中高衔接、普职融通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从该模式的实施路径来看,从第一年到第六年,高中、大学、职场三者始终是整合和融通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美国的高中是四年,在社区学院拿到副学位需要两年,毕业后继续上四年制大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的。但P-TECH模式把这三个阶段融合在一起,某种程度上,学生是在“加速”学习和成长。


1.中高衔接的方式

 

美国传统高中的课程都是依据“共同核心标准”开发的,旨在为“升学”做好学术上的准备。当然,在高中阶段还必须同时学习职业教育CTE(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课程。社区学院属于中学后教育或者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学生在社区学院拿到副学士学位后再升入四年制本科院校,由于学分可以互认和转移,这样学生可以节约学费和时间。但P-TECH模式则把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无缝衔接起来。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要去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的纽约城市大学(有19个院校)参观走访,为选择升入四年制本科院校增加感性认识。

 

在P-TECH模式四年的时间内,学生不但要把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所要求的高中课程学完,参加并通过州的会考获得高中毕业证,而且还要重点学习STEM课程,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和职业教育CTE课程,即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显然,无论是STEM课程还是CTE课程,既可以为获取应用技术副学位做准备,还可以为走上职场,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领”做铺垫。学生在高中第二年即开始学习大学的基础课程,在第三、第四年开始学习大学通识课程,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在第五、第六年学习大学专业课程(表1)。

 

 

要获得60个大学学分,才可满足获得副学士学位和利用学分转换升入普通大学的要求。总之,大学专业课程进入该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是必备条件。


2.普职融通的策略


实施P-TECH的学校在开设英语、科学、美国历史、世界知识等传统学术课程的同时,还开设CTE课程,如计算机基础,这些职业课程中除了培训与具体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外,还注重培养融入职场的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软技能”课程。这些“软技能”涉及合作、沟通、自我激励、领导力和责任感、保持好奇心七个方面(表2)。

 

 

这些技能不但在职场必不可少,而且对以后升学深造也大有裨益。于是,P-TECH模式在第二学年的课程中开设“表达与沟通”;在第三学年开设“英文写作”,而且这两门课程作为大学层次的通识课,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学分。

 

在P-TECH模式中,行业企业最主要的作用并不在于为试点学校提供资助。由于这些学校都是公立的,所以本身就有州政府的资助。行业企业也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和就业机会,而是在一开始就帮助学校进行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


3.课程设置和建设机制


P-TECH模式的课程是由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职场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建设,旨在为大学的某些应用学科的课程做准备,为获得某项应用学科副学士和进入职场而设置。通过深思熟虑的课程规划,这三类人员一起设计课程内容,把学术知识、技能要求和学生体验有机融合,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成功地过渡到大学层次的课程学习,并且把职业教育的内容也加入进去,为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P-TECH模式课程需要一体化设计,高中课程、大学课程、基于工作的学习如何前修后续,其难度范围如何把握是规划课程体系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也需要学校、大学、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商定,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安排时,指导委员会主要参考以下因素:一是当地高中的学术毕业要求,包括课程学分和会考成绩;二是当地CTE高中毕业要求;三是大学入学要求;四是获得学位的课程先决条件和学术要求;五是某一行业要求的工作技能(包括技术和岗位技能)和经验。


(二)P-TECH模式中的产教融合


P-TECH模式的倡议最初由IBM提出的,其初衷是为了培养公司所需技能人才,所以行业能够积极地参与教育改革,不仅在课程开发和设置时就深度参与,而且在产教融合方面也主动对接,该模式的产教融合主要分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培训学生做好职业准备三个阶段。在来自行业的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社团活动和工作地点学习三种方式提高职业技能。


学生从第一年开始接触职场,参观IBM等公司,聆听职场人士的讲座,初步培养学生对职场的感性认识。第二年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得到职场人士对某项工作的专门指导,进一步增进对职场的了解。第三年和第四年过渡到职场探索阶段,学生到工作场所观摩和实习,可获得职场人士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后两年学生自行决定升学还是工作,如果选择进入职场,就会接受岗前培训,在公司进行基于工作场所的实习和带薪顶岗实习。其中,基于工作场所的实习有多种形式,如,参观工作地点、职业指导、影子实习、工作体验、实习、职场挑战。

 

2

P-TECH模式的绩效检验

 

2019年,第三方的美国人力资源研究公司受美国教育部的委托,对纽约市的7所采用P-TECH模式的学校开展评估,并于2020年5月发布了题为《连接学校到工作——纽约市P-TECH 9-14年级学校项目实施的评估、影响和发现》的报告。报告依据公正、客观的方法,利用纽约市学生数据管理系统做抽样,采用了以P-TECH模式的学生为实验组,以传统模式的学生为对照组的方式。研究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黑人和拉美裔的低收入家庭。入学成绩也普遍较差,大约70%的学生英语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超过70%的学生数学成绩低于八年级的平均水平。

 

报告认为,这种“快速”的P-TECH 9-14教学模式在九年级就开始了,将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学术和职业教育连接起来了,而且无论是学术标准还是岗位标准,都达到了地区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核心标准”和行业的“岗位标准”,故“质量”得到了保证。另外,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副学士学位、就业机会均为免费。由于学生的学习路径既有教学上的设计,又有学生在暑期项目上的额外学习,所以效果明显。报告称之为“经过整合的六年制进程”,这种成功的进程可用图2所示的方式表明。

 

 

3

P-TECH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产业升级中面临着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P-TECH模式恰恰在职业教育的中高衔接、普教融通、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1.中高衔接三方合作

 

P-TECH模式在高中阶段就把大学的课程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既有通识教育的内容,也有职业、专业教育的课程,并赋予学分,可以达到上述陈子季司长所提出的“以专项技能培养为目标的特色综合高中”的期待,同样可以满足“给中职教育增值赋能”的要求。

 

2.注重“软技能”的培养

 

P-TECH模式强调普职融通,高中学术教育与CTE课程、STEM课程综合考虑,参加州会考和满足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对CTE课程的要求,而且把培养求职者和升学者在当代所需要的“软技能”贯穿在教学中。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如今,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把它进一步提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被认为是两条平行轨道的误解,P-TECH模式在课程建设与设置上,三方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发挥了融通的关键作用。

 

3.行业企业主动深度参与

 

产教融合方面,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用“技能图谱”把关键技能融入CTE课程,并在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派驻学校项目经理、选拔富有职场经验的员工到校为学生讲述职场故事,现场实习时为学生做一对一业务指导。鉴于职场员工可能不擅长教学,指导委员会除了培训考核外,还要针对不同角色的员工制订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文件,提出明确要求。

 

4.教学管理部门主动作为

 

需指出的是,P-TECH模式“十年磨一剑”,这种融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创新与当地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分不开。因为实施这项改革的高中是公立学校,改革的资金来自当地政府,绩效的评价也由当地教学管理部门监控,尤其是在学校、大学、行业企业三方的协调方面,当地教学管理部门的作用不容忽视,也功不可没。

 

P-TECH模式在我国是否能成功落地,且能否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解决中高衔接、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等问题,为我国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动力,还有待持续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3期,作者姜欢,周俊华.美国P-TECH创新模式研究及启示——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国际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70-76.,仅做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控紫荆教育数字经济产业学院

 

清控紫荆教育的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主要分为新文科,新工科和智能制造三大方向,以数字科技为基础,形成了商业数据分析、数字营销、数字运营、数字媒体技术、数字金融;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软件应用技术、智能驾驶、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等三大专业群。同时,基于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改造和专业升级为关键,围绕数字金融、数字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数字医疗、数字农业管理、数字能源等核心行业应用方向,进行“数字+全行业”的专业建设。

 

清控紫荆教育自2018年以来,调研了业内600+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企业实体,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梳理数字人才岗位能力模型;举办了100+场次的以行业专家、高职本科学科带头人、重点本科学者为主的研讨会;分析了近三年超过180万+从业岗位需求;走访200+院校,进行对比分析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清控紫荆教育已经与国内100多所高等院校达成合作意向,落地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形成了以“学校—紫荆—产业”的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未来三年将落地超过100所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培养的数字经济人才超过10万人。